李嘉陈辰
医院肝病一科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性,43岁,主因“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9月,剑突下不适1月”于年7月12日入院。
患者在年10月因周医院,予以诊断“毛囊炎”,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HBsAg、HBeAg、HBcAb阳性,HBVDNA:7.12×IU/mL(参考值<IU/mL)。肝功能异常,ALT:U/L,AST:U/L,予以双环醇保肝治疗,年11月来我院复查肝功能仍有异常,肝硬度正常,E:6.2kPa,CAP:dB/m。腹部超声:胆囊息肉,患者拒绝抗病*治疗,继续口服保肝药物。入院前1月(年6月)患者出现剑突下不适,自行口服“香砂养胃”、“铝碳酸镁”等药物无缓解,于年7月11日来我院门诊治疗,复查肝功能仍有异常,ALT:U/L,AST:U/L,TBIL:13.2μmol/L,ALB:45.6g/L,GGT:U/L,ALP:76U/L,HBsAg:.06IU/mL,HBeAg:.53S/CO,HBeAb阴性,HBVDNA:7.16×IU/mL(参考值<20IU/mL),肝硬度较前升高,E:9.4kPa,为进一步诊治于年7月12日入院。
既往糖尿病3.5年,近半年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可,否认吸烟史,饮酒20余年,量不多,近1年饮酒量稍大,折合酒精含量约20g/天。父亲70岁因“结肠癌”去世,母亲“乙肝标志物阴性”。
入院查体:身高cm,体重60kg,BMI:19kg/m2,神志清楚,可见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均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慢性中度乙型病*性肝炎,2型糖尿病,胆囊息肉。
诊治过程
入院后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自身抗体阴性,肾功能、血钙磷正常,空腹血糖:6.53mmol/L稍高,糖化血红蛋白:6.1%,腹部超声:胆囊息肉,脾约26mm×97mm,胃镜及超声内镜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增强CT: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硬化,于年7月19日肝穿,肝脏病理:慢性肝炎G2S1-2,免疫组化:HBsAg(+),HBcAg(-),PreS1Ag(-),小叶内点灶状坏死增多,纤维组织增生。
予以诊断:慢性中度乙型病*性肝炎,2型糖尿病,胆囊息肉等。
保肝治疗后(年7月25日)复查HBsAg:.36IU/mL较前升高,HBeAg:.43S/CO较前持平,HBVDNA:1.38×IU/mL(参考值<20IU/mL)仍为高载量,肝功能仍有异常,年7月27日加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抗病*治疗,复查肝功能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TAF。口服抗病*药物4周,复查肝功能正常。
抗病*治疗11周余,复查HBsAg、HBeAg大幅度下降,HBsAg:15.17IU/mL,HBeAg:2.12S/CO,HBVDNA:29.4IU/mL(参考值<20IU/mL),肝功能正常,ALT:11U/L,AST:24U/L,TBIL:7.6μmol/L,ALB:45.2g/L,GGT:36U/L,ALP:51U/L,肾功能、血钙磷、血糖、乳酸正常。抗病*治疗8月后于年3月19日复查,患者HBVDNA已转阴,已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HBVDNA<20IU/mL(参考值<20IU/mL),HBsAg:2.92IU/mL,HBeAg:0.81S/CO,HBeAb:0.75S/CO(阳性),肝肾功能、乳酸均正常。
病例分析
患者中年男性,为非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功能异常数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不能复常,肝硬度有所升高,复查HBsAg、HBVDNA均较前升高,HBeAg无大幅度下降,行肝脏穿刺活检,肝脏病理提示G2S1-2,予以诊断慢性中度乙型病*性肝炎,需积极抗乙肝病*治疗。因患者频繁出差,不能规律应用干扰素,且对干扰素不良反应有顾虑,故选择口服抗病*药物治疗。因患者有肿瘤家族史,建议选择TAF抗HBV。抗病*治疗4周,肝功能恢复正常,11周余,肝肾功能正常,HBVDNA、HBsAg、HBeAg大幅度下降,接近转阴,8月余,已出现HBVDNA转阴,e抗原血清学转换。
专家点评
本例特点:患者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经肝穿证实患者存在乙肝病*导致的肝脏炎症,炎症程度达到G2,但患者本身对乙肝病*清除能力较差,虽然处于免疫清除期,但仅保肝治疗,乙肝病*无下降,反而有升高,且肝功能持续异常导致肝硬度及ARFI均较前升高,意味着肝纤维化进展。这再次告知我们,达到抗病*治疗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需积极抗病*治疗。患者43岁男性,有肿瘤家族史,存在乙肝及酒精两种肝脏损伤因素,HBeAg阳性,合并糖尿病,为肝癌高危人群,故建议TAF抗乙肝病*。抗病*治疗后,患者严格戒酒,规律运动及饮食,在TAF抗病*治疗后,肝功能很快复常,病*学应答良好,HBVDNA转阴,HBsAg接近转阴,HBeAg出现血清学转换。选择TAF抗病*、非母婴传播的乙肝、肝纤维化程度偏轻、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或许均协助了病*学的快速应答。
总结
CHB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减少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癌发生。快速病*学应答、HBsAg滴度越低、肝功能复常快,肝细胞癌风险越低。部分优势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在CHB抗病*选择中,目前有皮下注射的干扰素及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药物。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HBsAg、HBeAg转阴率,但不良反应多,花费高。本例患者初始HBVDNA载量高,HBsAg、HBeAg滴度高,不是干扰素优势人群,且本人频繁出差,不能保证每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故选择口服抗病*药物。
患者为肿瘤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多年,存在潜在的肾脏损伤基础,此次入院就诊时存在乙肝病*导致的明显肝细胞炎症,优先选择TAF抗病*治疗。但患者本身对乙肝病*清除能力较差,保肝治疗后,乙肝病*载量较前升高,加用TAF抗病*治疗后,短时间内肝功能复常,乙肝病*载量快速下降,HBVDNA接近转阴,HBsAg、HBeAg亦接近转阴,多次检测肝肾功能正常,在合并应用二甲双胍的情况下,检测乳酸亦正常。本例病例中,对于高载量的CHB,TAF显示出强效快速安全的抗乙肝病*疗效,效果堪比或更甚于干扰素。期待患者HBsAg转阴,达到乙肝功能性治愈。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