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融合创新”的主题,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在峰会第二天(10月28日)特别设置了物联网3.0、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三大主题论坛。我们特意准备了相关科普文章,带领大家提前预习这三个知识点,帮助大家在峰会上能轻松理解大佬们的专业分享。
今天,要带大家学习的知识点是:“物联网3.0”。
物联网3.0指的是在区块链赋能下,物联网行业目前呼之欲出的发展阶段。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物联网3.0也是如此。所以,要想了解这一专业术语,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它从何而来?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传统上指“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也被称为M2M(机器对机器)直接连接成的网络。
通常物联网终端会内置如温湿度、光感、振动、定位等传感器芯片,负责感知物理实体的各项参数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互联网中,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如果在物联网终端中设计了如电机这样的执行器件,智能分析算法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对物理实体进行转动角度等控制。得益于摩尔定律持续推动芯片成本降低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小到药片,大到飞机都可以接入物联网。
相较于第一代互联网实现的电脑互联,第二代互联网实现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第三代的物与物的互联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据Gartner报告预测,截至年,全球物联网设备量将超过亿,物联网持续渗透至世界的每个角落,它架起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推动人类生活走向智能化。
物联网如何发展至3.0时代?
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传感器使物理实体智能化,这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早期探索。但当时的技术条件尚未成熟,芯片体积巨大,互联网也处于发展初期,无法实现有效通信,所以物联网早期探索的进展相当缓慢。随后,物联网领域又经历了三次迭代,最终迎来物联网3.0时代。
物联网1.0
第一代物联网主要是通过在设备上添加射频识别(RFID)标签来追踪设备的物理位置,应用于数据监测场景。物联网1.0最核心的概念是构建一个物联网系统,感知这个物理世界。对世界进行感知,采集数据,再把这些信息无论是有线的传输,还是无线的通讯带到数据中心来做处理。
物联网2.0
随着传感器技术,分布式电源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终端设备和网络系统更加多元化。而在这一阶段,物联网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个通用的或者近似于通用的物联网平台,使得不同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做运营。这样的平台需要更加完整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完成平台体系内的循环。
从技术上来说,物联网2.0通过融合应用边缘网关、数据仓库、API等基础设施工具对物联网1.0进行了迭代升级。边缘网关通过多元化的协议实现了IP网络和传感器的连接,数据仓库则实现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性数据的融合。这些技术基石进一步拓宽了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使家庭监控、智能电表、电网管理、仓库管理、智慧城市等成为可能。但是,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至关重要的数字化的边缘判断、可信组网、价值交换等能力,总体上缺乏系统解决方案。正如年IBM物联网价值白皮书所指出,物联网进一步智能化、规模化的挑战,在于“后信任时代”的商业模式缺失(brokenbusinessmodels)。
物联网3.0
随着物联网连接数的飞速增长以及感知和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区块链、隐私计算、边缘智能等技术整合,物联网的发展进入3.0时代。
物联网3.0的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层面的实时价值交换(即“价值互联网”)成为可能,二是可信数据基础上的自组织网络。和此前的物联网架构相比,物联网3.0将能解决纠结多年的商业模式问题,即数据确权后的资产化,以及数据流、业务流的同步。
基于分布式数据协同的区块链技术,是物联网3.0得以实现的最佳方案,如广泛应用于区块链数字货币中避免双花的数据交易模式将在物联网3.0中发挥作用。只有数据不能被随意复制,在源头得以确权,才能使数据真正成为资产。又如多方隐私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价值发掘可基于不暴露数据原文的方式得以完成。最后,当区块链的共识技术、交易技术下沉至物联网设备侧,设备自身的可信任度、可管可控属性充分树立,才能具备自主组网、自主交易能力,使得设备间的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
在物联网3.0这一阶段,物联网数据处理的核心要义为“实现数据价值的商业闭环”,让数据可信、可用、可共享,为快速演进中的数字经济社会提供可信的数据底座,让多样化、碎片化数据产生协同价值。
物联网3.0面临的挑战
年,IBM发布了《工业4.0与物联网白皮书》。在白皮书里,IBM预测,到年将有上千亿台设备要联网。而且,随着5G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物联网数据将远超PC和移动互联网数据,成为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怎么确认这些设备的身份?怎么辨别设备之间通讯的真假?以及当数据资产化后,可能发生在设备上面的金融服务和支付方案是什么?
另外,绝大部分物联网设备都在企业手里,数据的商业性非常敏感,很多企业不愿意把数据对外,这样就导致物联网数据处于碎片化状态,发挥不了协同价值,也导致商业模式无法充分实现。
这些问题,无疑是物联网3.0要实现数据价值的商业闭环所面临的重重挑战。
物联网如何实现商业价值闭环?
数据通过物联网进行采集、处理、应用的过程中,区块链在其中可以发挥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区块链可以给到每个物联网设备独立的身份,实现数据可信。因为设备分散在各个企业的局域网里,身份是不通用的,除了企业自己的网络,在别的网络里一个设备没有独立的身份,别人无法相信它所产生的数据。跨越局域网的信任机制因此至为重要。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物联网终端,保证物联网数据在采集源头的可信,并保证之后传输、流通、使用中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不是低质量伪造的数据。
第二,数据隐私保护。区块链里的密码学技术,如安全多方计算,不论是通过对密文数据进行计算,还是通过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各企业在保证自己原始数据隐私的情况下,与利益相关方在主权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价值化实现和交易。
第三,区块链可以对每个设备的数据和资产进行确权,并形成数据资产。除了设备自身收集到的数据,电池、通讯能力等都可以数字资产化。
第四,区块链能够帮助实现物联网的商业价值闭环。在商业价值链上一以贯之的可信载体,是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映射的数字孪生。
以万向区块链与联通物联网、国科诚泰共同打造的“智慧畜牧公共服务生态平台”为例,在肉牛资产的监管过程中,给每头刚入栏的牛绑定耳标、项圈等传感器,即可以采集牛从出生到出栏的实时动态数据。同时,安装在牧场的智能体重秤可以记录牛只的体重数据,摄像头则还可采集可视化的信息向相关方提供直观的视频数据。这些数据组成现实世界肉牛生物资产的数字孪生,并在区块链上完成动态的、可追溯的可信映射,帮助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相关方掌握每头牛的全生命周期成长情况。可信数据化将原本难以量化评估的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的价值升级成优质的“生物资产”,银行即可根据链上数据资产评估资产价值,并贷款给中小牧场,以解决中小牧场融资难的问题。而保险公司也可根据记录在链上的数据,放心地给牧场做保险。
但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创新在技术层面应该如何落地?又将面临哪些难题与挑战?其商业前景如何?诸多问题仍待探讨。
10月28日,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物联网3.0”主题论坛将邀请区块链和物联网领域的资深专家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思考,带大家探明区块链+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物联3.0:定义和趋势分析。我们将聆听工信部、数字化服务厂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的行业洞见;物联网+区块链将如何助力数字化,资产化,金融化。产业标准的视角:物联网+区块链加速融合下,数据安全可信的标准至关重要。从芯片到设备到应用的行业标准、安全和行业生态趋势。物联3.0的芯片保障:从“芯”实现区块链部署和赋能,从源头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深化可信区块链整合。芯片,模组和运营商的区块链布局。物联3.0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与应用。分享“物联3.0”的业务与商业创新范例,通过数字经济的“衣”、“食”、“住”、“行”来进行展现。
除物联网之外,“融合创新”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10月27日至28日)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