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中国互联网,已然步入了而立之年。
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实施示范网络(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专线正式开通,顺利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至此,中国正式成为了国际承认、全功能接入Internet的国家。
这一事件,被评为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更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我们年4月20号开通中国与国际Internet的连接,运行TCP/IP协议,当时互联网上的所有功能就都能用了,所以我们叫做全功能连接。国际互联网协会每季度出版一期杂志,叫Newsletter,最后一页的封三是一张彩色的世界地图,有互联网全功能连接的国家,颜色是红的;只能通电子邮件的国家,颜色是黄的;没有任何网络功能的,用白色充填。4月20日以后出版的所有Newsletter,都把中国标成红色了。”——钱华林,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网络专家在随后的30年里,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纳为从“上线”到“线上”的演变。
拨号时代(~)提起“拨号上网”这个概念,许多朋友会想起56KModem那单调又难听的拨号音。不过,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起步年代的中国互联网体验,要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信息高速公路、交互网络或者Internet,是近年来在我们面前经常闪耀的字眼。这个闪烁着21世纪紫红色光亮的新事物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年年初,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丹的纪实文学作品《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在《科幻世界》节选连载时,编辑写下的导语。
年中国第一代.CN域名服务器(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档案室)在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第三年,对于大多数国内用户来说,“上网”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新鲜概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于年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应该能说明不少问题:
根据这份报告统计,截至年10月31日,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9.9万台,上网用户约62万人,其中75%的用户通过拨号方式接入网络。彼时,国内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