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媒观察人类互联网史,50多年波澜壮阔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编者按:当下,人类互联网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抉择。在这一关键时刻,回顾互联网50多年的发展历程,寻找互联网初心,总结互联网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年11月6日-7日,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的互联网历史研究专家在乌镇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一堂,展开互联网史学术研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等在《传媒观察》年第12期刊发首届互联网史国际年会综述。认为,来自中国的十多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以及“中国互联网30年”专题研究成果,与美国及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各大区域的互联网史研究成果,共同汇合成一幅全球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标志着全球互联网史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年11月6日-7日,首届互联网史国际年会在乌镇召开。这不仅仅是中国首次组织类似的会议,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开创性。来自美国的马克·韦伯(MarcWeber)、约翰·马科夫(JohnMarkoff)、杰·豪本(JayHauben)和伦达·豪本(RondaHauben),来自欧洲的本·西格尔(BenSegal)和哈肯·维姆·莱(HakonWiumLie),来自韩国的全吉男(KilnamChon)等当今互联网历史研究的关键学者,是创造历史和参与历史的互联网先驱,代表着当今世界互联网历史研究的重要力量。这次会议也是中国和国外互联网史研究的第一次全面对接,尤其在迎接中国互联网30周年前夕,这样的国际年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来自中国的十多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以及“中国互联网30年”专题研究成果汇报,与美国及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各大区域的互联网史研究成果,共同汇合成一幅全球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标志着全球互联网史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美国互联网史研究:从“中心”到“他者”

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在互联网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处于中心位置。以美国为主的区域互联网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着互联网的“全球史”叙事。从KatieHafner和MatthewLyon的英雄传记《术士们熬夜的地方:互联网的起源》(WhereWizardsStayupLate:theOriginsoftheInternet),到PeterH.Salus的《铸造网络:从ARPANET到Internet及其他》(CastingtheNet:FromARPANETtoInternetandBeyond);从珍妮特·阿巴特(JanetAbbate)《发明互联网》()为互联网历史写作搭建的“标准框架”,到互联网编年史;从帕特里斯·弗利希(PatriceFlichy)所构建的互联网的社会想象,到弗雷德·特纳(FredTurner)对互联网精神的追溯,以及互联网之父们共同书写的《互联网简史》(),互联网历史几乎就是美国互联网历史,涵盖技术、*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互联网史叙事的反思和重塑以及全球互联网史研究的崛起,成为互联网史走出美国的重要推动力。从JamesCurran()等人在《对互联网的误解》(Misunderstandingtheinternet)中对标准模板的突破和对非西方互联网发展图景的勾勒,到MartinCampbell-Kelly()等人在《互联网的历史:缺失的叙述》(TheHistoryoftheInternet:TheMissingNarratives)中对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历史重建所做出的努力;从《互联网历史》(InternetHistories)建刊,到全球互联网史研究论文集《劳特利奇卢德里奇全球互联网史手册》的出版,互联网史全球视角的不断丰富却又导致了美国互联网历史研究的失落,并逐渐将其视为一个批判和反思的对象,一个大“他者”。

首届互联网史国际年会上,多位来自美国的互联网历史研究的关键学者带来了一系列新视角、新理念、新论点。

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互联网项目主任、互联网历史项目管理总监马克·韦伯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认为从诞生初期到大型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能够看到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节点”事实上都源于一种“幸存者偏差”——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标准、产品或公司都是与数量繁多的竞争对手完成激烈战斗后的幸存者。他认为,“比起公众的众说纷纭,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说法,真正的科技进步通常更像是淘气的灯神听见了一位技术人员的心愿,开心地让其愿望扭曲着成真”,于是“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具体会发生什么,因为有太多不稳定的转折点”,但可以通过思考一些问题来总结和运用经验法则。

为什么硅谷会在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旧金山半岛?为什么计算机技术会在年至年这10年间诞生于这里?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科夫在演讲中系统梳理了硅谷早期的历史和影响,深度剖析了斯图尔特·布兰德思想的来源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美国科学史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研究专家杰·豪本回顾了约瑟·冯·诺依曼等科学家对计算机技术的设想以及美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表明计算机技术的传统在于追踪分享和跨越边界。他认为,“互联网本身的作用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而“网民模式可以科学地描述新兴的受互联网影响的社会,从而帮助社会从目前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到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社会”。

美国互联网网民领域专家伦达·豪本围绕其在20世纪90年代所著《网民:论Usenet和互联网的历史和影响》一书,讨论了参与性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创建和发展,并对美国*府的网络监管历程进行了脉络性梳理。豪本认为,网民的出现代表了互联网历史的重要发展,同时,约瑟夫·利克莱德关于交互式计算和计算机作为通信设备的论文为后来的美国网络成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利克莱德的‘星系间计算网络’将人们连接起来的愿景,代表计算机科学出现了重要的概念转变。”

欧洲互联网史研究:从“技术的拓荒者”到“网络治理制度的先锋”

谈起互联网的起源,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始于年建立的阿帕网(ARPANET),是在美国*府的资金支持下研究和发展起来的。然而事实上,欧洲也是互联网缘起与发展的关键力量,特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在促成互联网的三大奠基性技术——包交换技术、广域网技术和互联网协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美国为中心的互联网史早期专著主导了互联网史研究的基本叙述,导致欧洲的作用被明显低估和淡化。

这一严重缺陷逐渐受到众多欧洲互联网史研究者的批判,他们呼吁更广阔的研究范围——从“互联网历史”(InternetHistories)转向“网络历史”(NetHistorie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