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互联网早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从比尔盖茨写 [复制链接]

1#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看到“42章经”的一篇推送,讲古典互联网和区块链观,勾起了我对“互联网早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个话题的兴趣。于是找了相关材料去阅读和研究,看到几件好玩并且想拿出分享的事。

比如,年比尔·盖茨给微软写了一封名为“互联网潮汐”的亲笔信,这封信解释了微软为什么下决心要allin互联网,部分奠定了它此后二十年雄踞互联网一方的格局。

再比如,互联网早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网页浏览器这个细分领域曾经的一场恶战,为什么先发优势明显的网景Netscape,最终把市场拱手相让给了微软的IE。

顺着这个思路,我又想到知名互联网分析师BenThompson关于风投行业的一些观点,包括他眼中VC应该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结合我观察到的一些商业案例,作为文章的额外延伸。

以下是正文:

Part1

我们稍微调整一下顺序,先撇开盖茨的信,从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讲起。

在互联网的蛮荒年代,第一批上网人群接触最多的一个词可能是万维网,WorldWideWeb。很多人会认为它是早期互联网的全部。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万维网不过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超文本系统。而造成这种错误印象的原因在于,最早期的时候,普通人在网页上看到的所有内容的确来源于此。

为什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网页浏览器有关呢?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任何早期开发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让网民浏览、消费自己网站上的内容。

这就意味着,网页浏览器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做“下沉市场”的“杀手级应用”。注意了,这是在年左右。

一直到年底,其他浏览器接连出来。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单纯的HTML查看器,用户还需要依靠外部辅助应用程序来查看图片等富媒体内容。

真正让大家眼前一量的产品是Mosaic。这是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NCSA)在年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多平台的网页浏览器,它的技术随后被授权给了多家公司,于是,商业公司们也可以基于其上开发新产品了。

在这些商业公司里,最值得注意的一家叫网景,它的创办者之一MarcAndreessen曾参与Mosaic的开发,而现在,这位互联网早期创业者早已是美国顶级风投A16Z的联合创始人。

网景公司的最大成就就是做了一款基于Mosaic技术的新浏览器,网景导航者(NetscapeNavigator)。Netscape非常好地弥补了Mosaic欠缺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而且,网景愿意为大家提供免费试用版,所以Netscape很快铺遍整个市场,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接下来所发生的浏览器之争起源于此。

这里顺带提一下:所谓的浏览器之争(Browserwars)是指,不同网络浏览器之间为争取用户进行的一场有关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上面这张图为我们归纳了浏览器大战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两巨头相争,微软的IE浏览器逐步取代网景的Netscape,成为市占率第一的浏览器。

第二阶段为诸侯乱战,年后IE的份额逐渐被其他浏览器蚕食,比如Firefox,GoogleChrome,Safari还有最近上市的Opera。

话题继续回到Netscape统领浏览器市场的时代。

一直到年中,市场上的网页浏览器标准都以Netscape主导,没公司相争,也没公司想争。

微软是第一个破局者。在获取Mosaic的授权后,微软迅速推出了InternetExplorer1.0,并于年8月起通过“Windows95Plus!”搭配出售。

三个月后,IE2.0正式上线,网景和微软的战争就此真正开始。

在往后几年,网景和微软展开*备竞赛,双方迅速上马新版本。“新”到什么程度呢?浏览器功能越多越好、对手越难以照抄越好,好不好用不是重点,但一定要激进、大胆。

这样做的负面效果显而易见,新功能有了,产品却变得不稳定了。于是,用户一升级就频繁死机。再加上两家浏览器的竞争导致网页标准产生了分歧,大家不堪其扰。

在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件事。网景和微软的员工不仅暗地里牟足了劲,明面上也剑拔弩张。年10月,IE4.0正式推出,微软在旧金山举行产品发布会,竖起了一个10尺长的巨型“e”标志。

第二天早上,Netscape的员工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标志跑到了自家的草坪上,而且上面赫然写上了来自对手的挑衅:“WeLoveYou,FromtheIEteam”。

这让Netscape十分愤怒,他们立刻上前一把推翻对手的标志,然后摆上自己的恐龙吉祥物把微软标志踩在脚下。而且,恐龙手上拿了一个展板,上面写着“Netscape72,Microsoft18”(代表当时“IE弱Netscape强”的市场格局)。

这种小事只是插曲。随着IE4.0的推广,微软越战越猛,而网景颓势渐显。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次的IE能加载动态网页了,用户看到的文字和图像位置可以不断改变。大家一上手就会有“啊哈这个明显更好用”的感知,于是,安装IE4.0很快被认为是Windows系统的一次重大升级。

当然,事后复盘的话,微软能逼迫网景节节败退,靠的也不止是产品本身的好坏。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的对决。

微软始终拥有两大优势:第一,财力雄厚。Netscape浏览器虽然一度达到90%以上的占有率,但网景公司规模不大,加上只有浏览器及相关产品,总收入拍马也赶不上微软。

微软的第二个优势在于,Windows早就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就算IE在早期的评价不如Netscape,微软只要把IE和Windows捆绑销售,就可以迅速提升市占率。再加上IE的免费*策,只要等到IE产品功能和Netscape差不多了,大多数用户自然会逐渐放弃Netscape,转向IE。

凭借这两个优势,微软的策略也是妙招不断:

1)切断Netscape财源。既然Netscape通过销售服务器软件来发布浏览器赚钱,那么微软也开发类似的产品,而且专门往便宜了卖,积极开打价格战。2)看重市场推广。在授权Windows给其他主机厂商的时候,微软要求对方必须在桌面展示IE的图标,不能加入Netscape,否则就以涨价威胁。3)统一战线。把中小型ISP(网络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都拉入战局,要求他们以IE作为主接口,鼓励用户改用IE浏览器。4)布局产业上下游。积极收购知名网页设计工具(比如FrontPage),故意加入非标准的专属标签,使得作出的网页只适用于IE浏览器。

这些手段刀刀命中要害,再加上网景后来在商业决策上犯了错,Netscape终于在年年底被IE击败。

至此,网页浏览器之争的第一阶段落下帷幕,美国在线(AOL)以42亿美元收购网景业务为这场战争划下终点。再往后,IE逐步成为浏览器市场的霸主,其份额最高达到年的96%,比Netscape的顶峰还高。

Part2

浏览器之争的第一阶段复盘起来很简单,无非是微软动用更多力量抢走了原本属于网景的浏览器市场。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很关键:微软为什么动了这个心思?谁帮微软下的决心?

答案在本文开头已经给出了,是微软的掌舵人,盖茨。他在年5月26日的时候,向微软内部所有员工发送了一份名为“互联网潮汐”的备忘录。在备忘录里,盖茨明确表示,他打算集中公司所有的技术力量,allin互联网。

为什么在这里会说,allin互联网?难道在此之前微软不是这么干的吗?

提起现在美股的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Facebook、Google、Amazon、Apple、Microsoft当然都在其中。但其实微软的历史比大多数人想象得长久,它成立于年。

在盖茨年的备忘录发出之前,微软主要瞄准的是PC操作系统这块市场,而且鉴于和IBM总是貌合神离,它也曾试图进入硬件行业。但对这个公司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转型,还是发生在年。

盖茨在这份备忘录里发出警示:“互联网用户聚集在一起,也许会创造出比PC更有价值的东西。目前我不认为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出生在互联网上的对手,Netscape,它是我们必须要打败的。”

接下来的内容要点转述自盖茨“互联网潮汐”备忘录:

我们可以对过去20年的愿景做个简洁的概括,我们看到计算机功能发生了指数级的改进,这使得优秀的软件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对此,我们的回应是,建立一个足以提供最佳软件产品的系统。我们相信,在未来20年,计算机将对工作、学习和游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出色的软件产品对于实现这些进步至关重要。大多数用户没有预判到未来通信价格将大幅下降。当前的有线电话网络仍在使用旧技术。PC刚刚开始创造出额外的需求,这将推动一股新的投资浪潮。扩张的互联网,新的应用程序和更优质的宽带网络,将在未来十年内为大多数企业和家庭带来低成本的通信。我认为,未来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整个行业的方向。现在我为互联网分配了最高级别的重要性。我想明确指出,我们对互联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