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不痛不痒,到底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大概是肝胆超声波最普遍的异常之一了,和脂肪肝、肝脏囊肿都是报告上红字的常客。

拜大肠之赐,许多人听到任何地方长了息肉都闻之色变,深怕它会变成癌症,甚至拜托我们把它处理掉。也有人觉得,胆里面的息肉不痛不痒,而且既然那么常见,应该就跟鼻息肉一样小菜一碟,不用管它啦!

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如果都不对,究竟该怎么追踪和处理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怎么来的?

胆囊息肉主要的形式有三种,最常见是胆固醇沉积,这些胆固醇和脂肪堆积在胆囊壁上,就会形成一球一球的突起;不过谁会产生主要由体质决定,并非比较胖或血脂肪较高就容易产生,跟胆结石也没有直接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胆固醇沉积的息肉是完全良性的,并不会产生恶性变化,只是偶尔会造成和胆结石一样的上腹痛,极少见的状况还可能引起胆道阻塞。然而有些人的胆囊息肉属于腺瘤,我们的老朋友都知道这两个字代表未来可能有恶性变化,下面会向各位介绍医师分辨的方式。

第三种同样很常见的形式叫做胆囊腺肌瘤,和腺瘤并不相同;它主要因黏膜与肌肉层的增生与憩室造成,在超声波下会有很典型的外观:彗星尾巴。胆囊腺肌瘤也是良性的变化,对于它是否会随时间癌化,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如果有合并局部胆囊壁增厚,最好还是小心追踪。

胆囊

胆囊息肉会有什么变化

如前面所说的,腺瘤之外的胆囊息肉除了偶尔会引发症状,原则上不影响身体,也不会变成恶性肿瘤。但问题在于,光从外观很难去辨认超声波下的息肉实际上是胆固醇沉积还是腺瘤;不过前者因为本身的性质,很难一直越长越大,因此目前的共识认为息肉的大小是最好的依据。

简单来说,超过一公分的胆囊息肉都可能变成恶性肿瘤,而大于两公分的息肉,几乎都已经转成恶性。而且在所有癌症中,胆囊癌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大多数的专家会建议一公分以上的胆囊息肉应该要接受外科的胆囊切除,万一真的等到已经变成恶性,反而不好处理。

手术

很多有类似情形的患者在初次发现超过一公分大的息肉时,都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人也会希望能不能“再追踪、再看看”?

通常我们会再次看过检查图像,或考虑其它检查确认息肉大小;接下来我会说明癌化的风险,以及胆囊手术可能的并发症;一般我也会建议仍然犹豫的患者,可以到一般外科的门诊询问外科医师手术的细节再做考虑;如果最后决定先不手术,我会确认患者充分理解可能变化的风险后,每三个月安排超声波密切观察。

另外如果是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典型腹痛、*疸),或是合并胆结石(息肉并结石癌化风险较高),都应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至于比较小的息肉仍然是看它的尺寸。通常可能会变化的,都是6-9mm(0.6-0.9公分)的息肉;因此会建议六到十二个月复查一次。而过去的研究告诉我们更小的息肉(=5mm),在后续的追踪几乎不会产生变化。所以如果很担心,顶多一年复查追踪一次就可以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