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疼久拖成ldquo葫芦rdquo [复制链接]

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医院肝胆胰外科应用新技术全面开展保胆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疾病。上周科室顺利完成两例保胆微创手术。两例患者中一例为胆囊息肉,一例为胆囊结石,均符合保胆手术指征且有保胆意愿,术前沟通良好,术中完整保留胆囊形态及功能,切除胆囊息肉、去除胆囊结石,术后恢复顺利即将出院。

有别于传统保胆手术,此两例手术采用的是国内该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无残留、恢复快”的特点。达到微创治疗疾病保留生活质量的目的。

附术中照片:

第一例微创保胆切除囊内息肉:

第二例微创保胆取囊内结石:

特别鸣谢我院内镜中心杨文颖主任、闫红岩护士长友情支持,麻醉科手术室密切配合。

年伊始,肝胆胰外科积极行动用实际工作响应院领导部署,保胆微创工作全面展开,“有胆生存,有胆生活”,本着这一造福百姓为民健康的理念,相信医院肝胆胰外科将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了解详细信息敬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随医院肝胆外科开展保胆手术的增多,我们对各种胆囊病变的观察和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除了常见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胆囊病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就诊的病人中,这就是胆囊腺肌症。

自年春节以来,一场突然而来的疫情,让人们纷纷在家中“宅”起来,生活节奏被打乱,饮食也不规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肝胆外科门诊迎来的许多胆囊结石伴有胆囊炎发作的病人,其中一位病人的特殊影像表现引起我们的注意。40多岁的王大叔,多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没有在意,右上腹疼痛曾时不时地发作。这次他到我院行CT和彩超检查,发现胆囊已经变成“葫芦”状,“葫芦”的上半部分还包裹有结石,下半部分则形成一个相对正常的“小胆囊”。这种表现,就是典型的胆囊腺肌症。王大叔听了也是满心疑问,本来就是胆囊结石,怎么又成了胆囊腺肌症?

肝胆外科朱武晖主任表示,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以慢性增生为主,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认为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正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它一般不到达肌层,在有腺肌增生病时可见粘膜肥厚增生,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层,形成粘膜内憩室。囊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囊内微结石,又称壁内结石。囊的形态不一,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10mm左右。

胆囊腺肌症示意图

胆囊腺肌症并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右上腹痛等等类似胆囊炎、胆石症症状,传统治疗方法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我院肝胆外科根据内镜微创保胆的最新技术指南,开展了微创胆囊部分切除手术,对于符合条件的胆囊腺肌症病人,局部切除病灶,保留仍有功能的部分胆囊。达到了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同时,保留胆囊的目的。王大叔接受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取石术,手术成功,“葫芦”胆囊的病变部分被切除,病理切片证实为胆囊腺肌症,而另一部分正常的胆囊,则被保留了下来。王大叔术后恢复顺利,因为是微创手术,只有三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术后一天即可下床走动,五天后顺利出院。

腹腔镜下胆囊腺肌症的胆囊

切除胆囊腺肌症病变,保留正常胆囊

朱主任提醒大家,上腹部疼痛,特别是右上腹疼痛,看似是小病痛,却有可能引发胆囊结石、息肉、胆囊炎、胆囊腺肌症等诸多病变。医院就诊条件便利,一个简单的彩超检查就能发现这些胆囊的病变,无论是结石、息肉还是腺肌症,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最佳的选择。最容易保胆成功的是没有炎症的胆囊,而不是一拖再拖已经反复发作胆囊炎的胆囊。如果您想要保留胆囊,请尽早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尽早接受保胆手术!

朱武晖,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从事肝胆外科专业20余年,现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胆囊与保胆中国协会常委;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胆囊与保胆中国协会山东分会常委;青岛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常委,青岛市循证医学协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基地主任。

开展多项新技术,如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石症、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各种肝叶切除术等。先后于国家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专利3项,现主持开展科研项目2项。

坐诊时间:每周二、四上午

坐诊地点:门诊二楼肝胆外科门诊

供稿:肝胆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