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到息肉两字,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癌症,甚至因为此而闷闷不乐和寝食难安,生怕会转化为癌症。
部分人检查报告显示胃息肉而担忧,大多数胃息肉是良性的,无需过度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胃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还需引起高度重视。
01胃息肉是怎么回事?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质,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会造成胃黏膜水肿和炎症。由于胃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使得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从而导致增生性息肉。
2、反流性疾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反流的胆汁可扰乱胃中酸性环境,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使得胃黏膜持续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胃息肉。
3、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但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易导致胃底腺息肉。
4、饮食
吃太烫或太凉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使得受损胃黏膜发生炎症,炎症反复修复时易诱发反应性增生,进而导致息肉。
02胃息肉有什么危害?
胃息肉太小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息肉出现增大,易造成胃部刺痛和绞痛、恶心呕吐等,同时也会扰乱胃部正常蠕动,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造成营养不良。最可怕的就是胃息肉继续恶化,极有可能诱发胃溃疡或胃穿孔,严重时可发展成胃癌。
03怎样的胃息肉必须切除?
1、增生性息肉
大多数胃息肉属于增生性息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炎性黏膜增生所生成的息肉样物。息肉直径小于1.5厘米,呈现圆形,表面比较光滑,常常伴有糜烂。仅仅一小部分增生性息肉可发展成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增生,进而发展成癌变。若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必须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把癌变风险降到最低。
2、腺瘤性胃息肉
腺瘤性胃息肉一般发生在胃窦部,颜色比周围黏膜深,发展成胃癌的风险极高,特别是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胃息肉。若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数目又少,只需定期监测就行;若胃息肉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息肉数目多且无蒂,直径超过2厘米必须手术切除。
另外,若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慢性医院做胃肠镜检查,排查胃癌。
温馨提示
长期吸烟酗酒、偏爱油炸和烧烤类食物,有胃息肉家族遗传史,长时间大量用药者,超过40岁是胃息肉高危人群,因此医院做胃肠镜检查。
同时多留意自身症状,一旦出现黑便、腹痛和腹胀以及恶心等,还需及早就医,必要时需内镜下切除干净,防止发生癌变。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蛋类、奶类、瘦肉和新鲜蔬果等;保持一日三餐规律,远离刺激性食物。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开启健康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