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病因复杂,提醒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复制链接]

1#

有很多慢性疾病在找上患者后的早期阶段都是悄然无声的,直到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患者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

所以,现在大家对体检都非常重视,这是筛查早期病变的最佳方式,有部分朋友在体检时发现了“胆息肉”,由于对疾病知识不了解,从而产生了一定恐慌感,甚至是认为自己患上了癌症!

根据数据统计表明,我国胆息肉发病率约是在6.9%左右,多发生于23-55岁年龄段的人群。

所谓的胆息肉,其实就是生长在胆囊上的赘生物。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无任何不适表现,往往是在体检时才发现了息肉存在,由于息肉和癌肿类似,都是出现在器官上的赘生物,所以大家自然会将息肉和癌症联系在一起。

根据目前的临床报告来看,胆息肉的成因十分复杂,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饮食:胆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肠道需要胆汁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类物质时,胆囊又会迅速将胆汁排出。如若平时摄入含胆固醇的食物较多,脂类代谢异常就会影响胆囊功能,导致胆固醇结晶,从而形成息肉;

2、胆囊炎:胆囊会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形成息肉,比如患有慢性胆囊炎,炎症长期刺激胆囊黏膜,从而造成纤维性斑痕增生,也会造成胆息肉的出现;

3、胆囊结石:长期饮食不健康容易形成胆囊结石,从而造成胆道梗阻、胆汁长期停滞,浓缩胆汁刺激胆囊,最终形成胆息肉。

目前胆息肉在临床上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息肉两个种类,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占据了90%,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良性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以及混合型息肉等种类。在剩下的10%中,胆囊腺瘤占据了大多数,另外还有小部分属于异型增生性息肉和胆囊癌;

所幸,90%的息肉都是良性的胆固醇息肉,大部分患者出现息肉后都是良性病变,不需要过于担心。特别是对于生长缓慢、多发性、窄基底小于1厘米的息肉,属于典型的胆固醇息肉,一般只要观察、定期复查就可以了,通常不会发生恶变。

但是,部分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性,特别是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时,应高度警惕息肉未来恶变,甚至是已经发生了恶变:

1、一般情况下胆息肉为多发性状态,在胆囊有多处赘生物。而有可能会恶变的息肉则是单发状态,且息肉基底广蒂,和良性息肉有明显不同;

2、良性息肉体积积较小,一般是在1厘米以下,而可能会恶变的息肉往往大于1厘米。如若息肉在观察1年左右的时间,呈持续性增长状态,那也有可能会发生恶变;

3、中年女性,有胆结石、胆囊炎等类症状,又或者是存在胆囊癌家族史,后期癌变的可能也相对较大。

如上所说,胆息肉其实并不可怕,并且大部分患者都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不过,如若检查出有恶性潜质的息肉,或自己有胆囊癌家族史且查处了息肉,那就不应置之不顾,尽早按照医生建议处理有一定必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