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息肉什么情况下要切掉 [复制链接]

1#

“肠子里面切下来了十几块息肉,听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手术了。”

福州的小美刚24岁,正值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自年确诊以来,每年她要切下的息肉多达数十枚,更可怕的是,这个病遗传给下一代的几率高达50%。

为何小美20岁就去做肠镜检查了?了解后发现,小美父亲正是因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而患直肠癌去世的。小美确诊时,肠子里的息肉多达上百枚,虽然每年都复查,每年都切除,小美肠道内仍发现上百枚息肉。

现代医学已明确: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摘除大肠息肉可以有效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一、什么是息肉,吃多长出来的肉吗?

息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赘肉”,一般生长在人体组织表面,本质上是增生组织的团块。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但不排除有恶化癌变的可能。常见的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肠道息肉,小美得的就是大肠息肉。

息肉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原因均有可能。

1、感染:肠道炎症很容易引发炎性息肉;

2、年龄:息肉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如结直肠息肉;

3、胚胎异常:胚胎发育异常是幼年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具有遗传性,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二、息肉一定会癌变吗?什么情况下要切掉?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会被告知自己长了“息肉”,就过于慌张。事实上,有的息肉是良性,可以不必在意;而有的息肉却有癌变的可能,如大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宫颈息肉、鼻息肉等。要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要根据种类,结合位置、大小进行判断。

对于大肠息肉,其癌变风险与其种类有关。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易癌变,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当腺瘤性息肉符合以下标准时,癌变的风险较高:息肉个数3个及以上;息肉直径≥1厘米等等。特别的,一旦病理报告出现“管状绒毛腺瘤”或“绒毛腺瘤”,“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字眼,这就极其危险了。

常见的胃息肉有三种: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的癌变率不足1%,但增生性息肉会随着息肉的增大而使癌变风险加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率较高。对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绒毛状瘤性息肉,其癌变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

胆囊息肉癌变发生率很低,一般为十万分之一。胆囊息肉也常分为三种: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而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上不会发生癌变,癌变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就是腺肌瘤性息肉。

宫颈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宫颈息肉主要是慢性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引起的良性肿块。一般通过积极地服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变。但如果患者的宫颈息肉生长速度比较快,则可能是异常癌变,医院就诊进行病理活检来明确息肉性质。

和许多息肉一样,鼻息肉属于良性肿块,通常不会发生癌变。一般年龄较大的病人出现癌变的几率比较高,这常常是鼻子经常流血,而又没有及时控制导致的,日常稍加注意即可有效规避风险。

总之,不同息肉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各种具体精确的检查是全面判断息肉是否有癌变可能的最佳途径。

三、为什么息肉切掉了,还是会长?

息肉不是一经切除就可一劳永逸,息肉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与慢性刺激、遗传因素有关。

大部分息肉是由慢性刺激所致,一般指饮食习惯问题或慢性疾病、慢性损伤引起的慢性刺激。切除了息肉,并不代表断绝了慢性刺激,息肉仍有继续生长的可能。

有的息肉会随父母遗传给下一代,不过大多数都是良性息肉,但不排除部分息肉有病变的可能。若是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

四、如何预防息肉癌变?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息肉癌变,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预防息肉癌变。

1、定期复查

息肉是会逐渐增大的,再小的息肉只要没有被摘除,就有增大的可能。对于已经确诊过的大肠息肉患者,也应每半年到1年进行复查,防止息肉长大后出血或癌变。

2、调整饮食

日常生活中要忌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便秘极易刺激息肉增大或复发。另外,有息肉的患者一定要戒酒。

3、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消化系统工作,因为适度锻炼能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加速粪便排出,有效减少息肉发生几率。

4、保持好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便秘就容易产生。所以,保持放松良好的心情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待息肉的态度一定要是“防大于治”,日常多注意生活习惯。倘若不幸长出息肉,也要正视现实,做到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大肠息肉发病相关风险因素及方法学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年3月

2、《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年3月

3、《良性胃息肉检出率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8月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