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病与饮食不规律有直接关系。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胆囊息肉到底该怎样治疗呢?
从中医角度来说,胆囊息肉属于“胁痛”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与肝、脾两个脏器关系密切。肝气不疏、气机不畅,则脏腑失和,气血津液的生成、运化、输布失常,浊邪停聚,结而为痰,痰浊阻滞日久成瘀,息肉就形成了。另外脾虚则运化失健,生湿生痰,痰湿聚结在胆囊壁也会形成胆囊息肉。
对于治疗胆囊息肉,从其发病病机来说,中药调治是有优势的。中医立足于整体,也重视局部,兼顾整体与局部。胆囊息肉就是局部表现,因此针对息肉这个病灶,常用解*散结作用强的动物药。而整体呢,就是就是身体的内环境以及脏腑的状态,根据胆囊息肉的发病病机,常从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入手,具体用药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确定,整体与局部兼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关于“标本兼治”,简单地说,标和本就像一棵大树。息肉是标,是树枝树叶。只砍掉枝叶,也就是说只是单纯消除息肉,息肉还是会长的。只有砍掉树干和拔出树根,消除体内息肉生长的环境,才能避免息肉复发,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我之前就看诊过一位患者,男,43岁。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有胆囊息肉。医院检查,医院建议手术进行切除,患者对手术十分抗拒,于是想寻求中医治疗。患者来时腹胀、嗳气,舌红,苔*,脉弦滑。辨证为肝郁血瘀痰结证,治疗上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痰为主。
在用药上,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牡蛎软坚散结;僵蚕、白芥子、连翘。法半夏化痰散结;丹参、三棱活血化瘀。患者服药后,腹胀、嗳气症状有所好转。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之后,医院复查,发现息肉消失。原方常服,巩固疗效。
胆囊息肉除了中药调理之外,自我调理也很重要,这对预后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日常生活中,胆囊息肉的患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饮食调节。饮食不规律与胆囊息肉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饮食上,首先三餐要规律,按时按点吃饭;不暴食肥腻。自身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后,不仅仅有利于胆囊息肉的恢复,其余身体各种不舒服也可能会有所缓解。第二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情与脏腑病变都有密切联系。面对疾病不盲目悲观、害怕、焦虑,良好的情志调节能提高自身对抗疾病的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