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上胆囊息肉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又被称之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属于胆道常见疾病之一,具体指的是胆囊黏膜表层存在隆起病变,并向胆囊腔突出。胆囊息肉又可以细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主要指的是胆囊长出真性息肉,该息肉本质上是胆囊肌层、腺体的异常增生,属于一种胆囊肿瘤;而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的是肝脏清理功能异常,造成大量胆固醇积聚于胆囊,进而引起慢性炎性增生,或是由于胆囊、胆汁异常变化所致的其他增生性病变,通常属于良性病变。从临床统计数据看来,绝大多数就诊的胆囊息肉患者都是非肿瘤性息肉。相关研究表明,胆囊息肉早期症状不具特异性,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医院进行B超检查后才发现,亦或是病情进展到较为严重时,已表医院就诊才明确。对于胆囊息肉患者而言,应作为尽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这对患者身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胆囊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身心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例如年龄在30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女性,尤其是男性,饮食长时间以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为主,有吸烟史、脂肪肝、高脂血症、体重指数BMI>25kg/m、长期熬夜、不吃早餐等都有可能会诱发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胆囊息肉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一)内科保守治疗

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将胆囊息肉归属于“胆胀”、“积聚”等病证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胃、肾。《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胆囊息肉患者常表现为右胁肋或右上腹胀闷或胀痛不舒,右肩部放射痛,常伴有情志不畅,口苦或上犯苦水,口干,呕逆,厌食,腹胀不适,大便不成形或秘结等症状。

中药治疗上,气滞者,以柴胡,枳壳,佛手,香橼等疏肝理气;血瘀明显者,加赤芍、鸡血藤、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湿邪为主,薏苡仁,蒲公英等清热利湿,夹有寒湿者,苏叶、白芷等散寒祛湿;以痰结为主,半夏,浙贝母等化痰散结;久病胆胃气虚者加*芪,*参,大枣等增加补中益气之力。

针灸治疗上,治疗胆囊息肉时主穴多选肝俞,胆俞,胆囊,阳陵泉,太冲;阴陵泉,丰隆。配穴:兼脾胃不和者加中脘,下脘,足三里;兼气虚者加气海,关元;兼肝郁胁肋痛者,加期门、行间;兼湿重者加三阴交;兼便秘者加天枢,大横,曲池,合谷;兼脂肪肝者多加风市。双侧取穴。疏利肝胆气机,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结消。

(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胆囊癌等恶性病变者,或有高度恶性病变风险者,应立即行手术切除治疗,具体手术指征如下:(1)病灶直径>10mm;(2)病灶直径≤10mm,但伴有慢性或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病灶直径在5~10mm之间,但有高危癌变风险,如单发病灶、广基病灶、蒂粗大病灶、年龄>50岁、伴有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病变、胆总管结石;(4)随访期间胆囊息肉快速增长,半年内直径增加超过2mm。对于上述患者需行腹腔手术治疗,如单纯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保胆息肉摘除术等,具体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恶性程度等确定。如果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患者的手术切缘有明显浸润,且已经浸润至浆膜下,则需要进行二次探查术,以彻底清除胆囊息肉病变。对于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8mm者,应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或针对性加用淋巴结清扫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彻底性。

(三)胆囊息肉患者饮食注意

1.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鸡杂、猪心、猪肝等动物内脏,内含丰富的胆固醇,建议患者尽量减少食用,尽量不食用动物油,而食用植物油;严格戒酒,不饮用酒精类饮料。

2.多进食木耳、香菇、海带、芹菜、豆芽、鸡肉、兔肉、等低胆固醇食物及西红柿、胡萝卜、萝卜、韭菜、小白菜、玉米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可以有效防止机体内胆固醇结晶形成;多喝水,并在喝水时放入少量赶*草、佛手、绞股蓝草等饮用;

3.坚持运动,运动能够改善机体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胆囊息肉,因此患者应每天坚持运动,但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或高强度运动。患者应每天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每天30min左右。

最后,胆囊息肉在临床当中极为多见,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恶性病变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必须予以重视。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医院复查病情状况,如在用药治疗后仍未见明显好转,则需及时实施手术治疗。而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清淡饮食,严格遵循上述饮食原则,避免息肉复发,同时做好相应的复查工作。另外,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加强身体锻炼,提升自身抵抗能力,例如游泳、慢跑、打太极、散步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治疾病发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