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动起来,优质资源分享与传播是疗救教育焦 [复制链接]

1#
文/卢声怡这是年为您写的第1篇原创千字文字,预计阅读7分钟

昨天是年的第1天,大家是怎么过的呢?

我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下午半天,陪着我家小朋友去参加一个数学测试活动,(为避免给人家带来麻烦,我就不指明活动名称了)现场见识了家长们的迷茫与焦虑。

原以为活动安排在这寒冷的冬季,又正逢大降温的几天,以及在这几年奥数比赛越来越受限制的背景下,不会有太多人参加。但从现场可以看出来,参加比赛的孩子还是相当多的。

重要的是,这已经是复赛了,那么可以推想当时初赛参加的学生人数更多。

孩子进去考试了,我就到旁边找了一个麦记餐厅坐着。

蛮大的餐厅,进门的时候已经只有一个空位,但是我不好意思在那里白坐,就去柜台上点了一个饮料。拿到手,捧着,回头一看,那个座位已经被一个爸爸占据了,捧着手机在津津有味的玩游戏。

餐厅经理为我找了个座位,和旁边的一群正在聚会的小朋友拼个桌。这些小朋友怎么不去参加考试呢?嗯,一看年龄,恐怕有的连幼儿园还没上呢。

不过,旁边几位妈妈叽叽喳喳聊着的,也都是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话题,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重视孩子的成长是好事,这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力量,是中国的传统价值取向所在。

关键词之一:李希贵

我凑在孩子们边上坐着,想写些什么,耳朵里面在听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可以发现,罗振宇最近的分享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教育的话题。其中有一个时段提到李希贵,北京学校的校长。

正如他自己说的,最近的分享中,连续几次,次次都提李希贵,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但是谁让人家做的好,做得有创新呢。

我对李希贵校长的学科教学建树理论没什么了解,但是对他管理学校的一些思路方法是非常佩服的。

看他的一本书《学生第二》,你听这名字,如果没看过,肯定有兴趣。

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教师第一。

但这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老师们。李希贵在学校管理中,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式的方法。

例如各个班的物件破损,原来报给学校工友修理,磨磨蹭蹭好久都没有人来修。后来李希贵就发放给每个班主任一些修理券。然后,在学校里面设置多个工友,都可以承接修理的工作。

原很明确,如果能够及时响应班主任申请的工友就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修理券。到了学期末一结算,哪个勤奋哪位懒惰自然就看得出来了,班主任也必然会自发地去找那些更好说话,活干得更好的工友。

在许多管理者的手中,需要用道德动员的事务,聪明人通过非常明确的一个衡量手段就能知道了。

这并不是在物化人心,这实际上是建立运行的公平规则。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这其实就是数学的应用,是“学数学,长智慧”的意义之一。

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应当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货币就是公平的尺度之一,它背后代表了一个人所付出的劳动(这难道不正是马列主义的*治经济学原理吗?)

并不是开玩笑地说,我们在工作上都追求各种证书荣誉。而卢老师要提醒你的是,其实人民币就是你所能获得的一种重要证书,而且还是国家级的,上面写着中国人民银行。

仔细看看,那其实是一句对你表扬的话——中国人民很行。

前些年就看了李希贵的论述,而现今才看到他的实践与理念传播到社会上来,影响到教育外的人士,我更加确认这一点——优质资源分享与传播是疗救教育焦虑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之二:提前学

能够来参加这个数学复赛的,自然都是学科上比较厉害的孩子,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话题:提前学。

到底提前学是不是有必要的呢?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纠结的话题。可以连续开几场的讨论会,而不会达成共识。

对于这种“争议话题”,我一直宣传一个认知: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更加理解对方的想法,更加明白问题的本质,更加确定自己的取舍。

我的看法是:提前学,在孩子们愿意且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当它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成为所有孩子都要被迫去达成的目标,就太过分了。

因此说,就这三个字,我们都可以继续探讨出许多文章来。

卢说数学上在年,一共为大家更新了69篇卢老师原创的千字以上的文章,年,希望这个数字能够比去年做得更好更多。

在去年年末的一两个月中,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更新得比较少,不知道该写什么好。

但也相信,我的思考与实践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