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996用数据来说话 [复制链接]

1#

,想必大家都知道,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公司盛行的加班文化。有些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时间应该比还要长很多,晚上11点写字楼还灯火通明的可能不在少数,码农们通宵熬夜的情况也很多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珠三角血汗工厂的情景。

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在年的时候就成为流行网络用语。马云曾经表示是企业对员工的福报,很多人想都没机会。后来,虽然马云在舆论的压力下改口,说“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但不无论如何,这种违反劳动法的非强制性必须加班制度在互联网公司已蔚然成风,加班、超负荷工作似乎已经成了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常态。

虽然不强制加班,但互联网公司的KPI(业绩考核)会让员工不得不主动加班,因为不加班就干不完活,就完不成绩效嘛,完不成绩效就没有奖金、加薪、升迁机会,甚至会被劝退。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会变相鼓励加班,比如将免费晚餐的时间安排到19点,加班到21点发放夜宵补贴,21:30以后回家享受免费打车服务等等。

那么,一直倡导“创新、平等、自由”精神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呢?

有人认为互联网公司的老板都崇尚“狼性文化”,把自己的意志灌输给员工,要求员工全力拼搏、高效产出,特别是在公司的起步和发展阶段。

有人认为互联网公司有变相裁员的嫌疑,让受不了加班的员工主动辞职,不仅可以裁掉一些不具奋斗精神的员工、重新整合公司的战斗力,而且可以节省数额不菲的赔偿金。

也有人认为是资本的贪婪,不仅要从公司的产品上获益,而且要压榨员工,特别是在互联网红利接近尾声时,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转嫁经营成本。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总感觉说服力不那么强,还缺点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巨头,Apple、Microsoft、amazon、Google、Facebook,怎么没听说有呢?在给出答案之前,让我们先看数据。

中国信通院(CAICT)曾经根据年3月31日的上市公司市值做过一个国内互联网公司TOP10的排行榜,排名如下:

到年11月下旬,有媒体根据股票市值再次公布了中国互联网企业TOP10的排行榜,排名如下:

这个排行榜跟上个排行榜相比,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小米公司上榜,小米其实更属于智能硬件公司,与互联网平台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但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小米被列入了这个榜单;另一个是京东与拼多多的排名交换了位置,但从前三季度营收来看,京东一骑绝尘,超过了排名第一的阿里巴巴。

在互联网行业的各个领域,中、美两国都有互相对标的企业。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红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作为后起之秀奋起直追,发展迅猛,大有赶超美国之势。从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国的互联网头部公司在中、美两个超级市场的业务布局情况:

普华永道根据全球上市公司年3月31日的股票市值做了一个“市值强上市公司”排行榜。在这个全球百强榜单里,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公司共有八家。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公司不在榜单之列,因为华为没有上市,普华永道无法准确地评估其市值。

这八强当中,前五名都是美国公司,后三名分别是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在中国都属于互联网巨头,运行着超级App,在电商、社交、本地生活领域各占鳌头。但是,这三家中国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总共亿美元,只略微超过市值亿美元的美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巨头亚马逊,不及美国苹果公司市值的80%,可见中美之间互联网公司实力的差距有多大。

阿里巴巴是一家非常有典型意义的公司,我们就以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分析。阿里巴巴从淘宝开始,逐渐扩展到支付宝、天猫、菜鸟、高德地图、优酷、饿了么、飞猪、钉钉、阿里云等业务。淘宝、天猫是阿里巴巴起家的领域,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属于阿里巴巴的现金牛。电商其实没有什么太深的科技含量,就是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平台,抢夺传统商家如商场、市场、小店的生意,属于低门槛、高投资业务,谁的价格低、物流效率高,谁就能获胜,这就是从淘宝、天猫一家独大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的原因。三家之外,还有更多的细分领域电商彼消此涨,挑战三家的地位,所以阿里巴巴不断地收购,不断地拓展流量护城河,以保持优势地位,并且进军科技领域,如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等,寻找新的增长点。

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与UT斯达康非常相似。UT斯达康把小灵通技术从日本引入国内,从杭州余杭开始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如同一匹黑马,一骑绝尘,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但小灵通技术被公认为落后的、临时过渡性的无线覆盖技术,因此UT斯达康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始寻求在SDH、软交换、OTN等领域突破。SDH、软交换、OTN是真正的高科技领域,当时欧美的爱立信、诺基亚、ECI、西门子、朗讯、阿尔卡特、国内的华为、中兴等公司深耕一二十年,UT斯达康有大把的资金,但无奈时间没有站在他们一边,最后UT斯达康转型失败。随着国内3G业务的兴起,UT斯达康的营收遭遇断崖式下跌,UT斯达康随之没落,矗立在钱塘江畔的标志性办公大楼也被低价出售。这座外形如蛋壳的大楼几经转手,最后成了华为在杭州的培训中心。

如今,阿里巴巴手里也握着大把的资金,也处在向高科技领域转型的路上,并在云计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根据Gartner在年6月3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是Amazon、Microsoft、Alibaba、Google。Amazon营收百万美元,市场份额40.8%;Microsoft营收百万美元,市场份额19.7%;Alibaba营收百万美元,市场份额9.5%;Google营收百万美元,市场份额6.1%。

从年至年,阿里巴巴的IaaS市场占有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先普及一下概念,什么叫云计算?云计算就是你的计算资源在远处,也叫在云端。你看我们的个人电脑,键盘、鼠标、显示器通过主板跟CPU、GPU、内存、硬盘连在一起,CPU、GPU、内存、硬盘这些东西都装在机箱里,合起来叫做电脑主机,都在本地。如果把CPU、GPU、内存、硬盘这些用于电脑计算的设备整合成服务器放到远处,键盘、鼠标、显示器变成只做远程访问的电脑终端,中间用网络连起来,这就形成了云计算。服务器和网络就是计算设备,也叫计算资源,部署大量服务器的地方就叫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简称IDC),它们统称云基础设施。

云计算对应传统的IT系统,从逻辑上同样可以划分为四层,自下往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平台软件层、应用软件层和数据信息层。

按照这种对应逻辑,云计算就可以提供三种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简称IaaS):云计算提供商出租基础设施层,用户自己安装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简称PaaS):云计算提供商出租平台软件层,用户自己开发或安装应用软件。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云计算提供商出租应用软件层,用户直接使用应用软件。

对这三种服务,可以打一个通俗的比喻,IaaS相当于组装电脑;PaaS相当于组装电脑再加上操作系统和数据库;SaaS相当于安装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比如QQ、美图看看。

为了便于更加理解这三种服务,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三国赤壁之战时,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起来。服务器就好比战船,IaaS就相当于用铁索把战船连起来;PaaS相当于在连起来的战船上再铺一层木板,成为一个平台,可以在上面跑马;SaaS相当于在平台上建指挥室、武器库、瞭望哨。

我们现在来看阿里巴巴在国内IaaS市场上年的表现,根据中国信通院(CAICT)年7月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亿元,其中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突破亿元,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到亿元。

在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中国电信、腾讯、华为、中国移动。

年阿里巴巴在全球的IaaS营收为百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年6月30日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6.).16亿元,其中国内营收.62亿元,所以我们知道国内营收占其全球营收的81%。阿里云在国内最大的客户是政府,政务上云,公安、交通、卫生、教育、社保等等,“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其次是约40%的中国强企业、约50%的中国上市公司、中小创新创业公司。

国内市场是阿里云的主要营收来源和主阵地,阿里云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国内政企数据化转型的大趋势和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考虑。

企业要提供云计算业务,必须具备三种能力:第一是要有大量的资金,购买、部署服务器,建IDC;第二是软件开发能力;第三是需要资源和组网能力。资金方面,对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几家公司而言,都不是大问题。就软件开发能力,阿里巴、腾讯、华为可谓旗鼓相当。论传输网资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具备绝对优势,网络节点、宽带资源、国际出口局等等都是运营商的老本行;论组网能力,华为最强,华为本身是通信设备厂家,不管传输还是数据,深耕几十年,并且已经超越行业老大爱立信。当然,以阿里巴巴、腾讯的财力,租用运营商宽带资源和组建自己的企业传输网都是不太困难的选项,自建网是更好的选择。这样看来,国内云计算领域中,五家头部公司各有优势,在实力上并无一家绝对的领导者。

我们再来看一下阿里巴巴年营收的具体数据,统计数据来自阿里巴巴网站: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电商,贡献了全年营收的86%,而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大业务-云计算贡献的营收只有9%,而且这9%当中,有八成以上来自国内市场。

10月28日,IDC发布了一份《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场规模达到.1亿美元(.7亿人民币),其中IaaS市场规模为78.26亿美元(.7亿人民币),PaaS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1亿人民币),SaaS市场规模为27.64亿美元(.9亿人民币)。

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IaaS领域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AWS,市场份额依次为38.6%、11.2%、11.1%、9.6%、6.5%。

PaaS领域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阿里云、AWS、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市场份额依次为34.7%、12.9%、11.7%、9.6%、2.4%。

IaaS+PaaS领域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AWS。市场份额依次为37.9%、11.2%、10.9%、8.3%、7.5%。

阿里云在IaaS和IaaS+PaaS领域分别占有38.6%和37.9%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其它四家,并持续在政企数据化转型方面发力。腾讯云在腾讯系企业广泛应用,并深耕金融、政务、智慧城市、文旅等领域,与阿里云进行差异化竞争。华为云与腾讯云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成为腾讯云在政务、企业上云领域的强劲对手。天翼云除在政务上云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外,在电信垂直领域也快速增长,并服务国内企业出海需求。AWS是国内公有云市场的一批黑马,凭借其全球优势和服务中国区域外企的策略,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

上半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的分析,amazon的AWS在IaaS和PaaS领域处于明显的领导地位,amazon可以提供从芯片设计到系统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的一切产品。阿里云在IaaS领域的能力排名靠前,但在PaaS领域远远落在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之后,因此阿里巴巴选择与Salesforce合作,由Salesforce的PaaS和SaaS集成阿里云,向中国的企业用户提供SalesforceSocialCommerce(社交电商)服务。

我们做一个年阿里巴巴与亚马逊的整体业绩对比:

阿里巴巴的市值.86亿美元;亚马逊的市值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员工人数25万;亚马逊的员工人数87万。

阿里巴巴的营收.27亿美元,净利润.35亿美元;亚马逊的营收.64亿美元,净利润.31亿美元。

从数据对比来看,亚马逊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8倍,员工数是阿里巴巴的近3.5倍,营收是阿里巴巴的4倍,但净利润只比阿里巴巴多一点点。阿里巴巴的销售利润率达22.76%,是亚马逊的4倍还多;阿里巴巴的年人均净利润是美元,是亚马逊的3.5倍多。

所以阿里巴巴是一家很能赚钱的公司,是一家赚大钱的公司。当然,年人均营收和年人均净利润的对比也许不太科学,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一样。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以第三方运营为主、自营为辅,员工中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占比很大,将近总人数的一半。而亚马逊的核心商业以自营为主、第三方运营为辅,运营模式更像京东,因此员工中有大量的基础服务人员,人均净利润也就会被巨大的员工基数摊薄。

阿里巴巴能获得高利润的最大原因就是立足于国内14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并取得了先发优势和垄断地位。

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刚刚发布了第3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数据,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比同期增长64%、34%、29%。

第3季度的营收是.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亿元增长了29%,但净利润只有33.7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4亿元下滑87%,调整(增加非公认会计准则净收益.47亿元)后净利润为.24亿元,同比(.24亿元+.64亿元)还是减少了39%。

这说明在国内反垄断大趋势、经济疲软、竞争激烈化的环境下,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的盈利能力已大幅下降,电商业务面临增长瓶颈。阿里巴巴想要保持高速增长,除了在国内市场与京东、抖音等对手厮杀,同时增加电商业务在国际市场的渗透率外,最大的增长点应该就是目前营收贡献很小但被寄予厚望的阿里云。

阿里巴巴从年淘宝上线开始,一路高歌猛进,被资本誉为最能赚钱的公司,18年的迅猛发展也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并野蛮生长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且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不设定边界。

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资本对营收的渴求是如此强烈,如此孜孜不倦,但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打消资本对营收的焦虑,所以才有,才有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所谓人心不足,沟壑难平。能赚钱,一直在赚大钱的阿里巴巴都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公司?

寒冷的深夜,窗外一片寂静,树枝被吹得窸窸窣窣地响,冷风从窗户缝钻进屋里,在电脑前苦苦码字的笔者感到一阵阵寒意。此时,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马略卡岛应该是阳光和煦吧?

希望那位乡村教师代言人研究完农业问题后,能完成一项伟大壮举,把那条船从地中海开到千岛湖,航线可以是向东横跨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经红海绕吉布提、抵科伦坡、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北上杭州,然后从钱塘江入海口溯江而上,转富春江、新安江到千岛湖。

航行至地中海东岸时,可在特拉维夫停靠,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耶路撒冷游历一番。绕吉布提时可多做停留,进行补给,并慰问在那里的解放军基地官兵,在海军护航编队的护送下通过亚丁湾,绝对不会有索马里海盗的袭扰。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绕一下,先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捎带一批要回国过年的基建工人,然后沿着印度半岛海岸线航行,不必那么匆忙,可以在卡利卡特修整一段时间。卡利卡特,郑和曾经登陆的地方,印度著名的香料之城,班加罗尔离此不远,可以顺便考察班加罗尔的信息产业,为阿里巴巴未来五年的市场布局进行调研。科伦坡也非常值得停留,斯里兰卡的宝石和锡兰红茶闻名遐迩,可以引入国内市场。过了马六甲海峡便进入了南海,如同进了家门,那里是华夏文化的辐射圈,Lazada的表现不如预期,东南亚的电商市场值得近距离研究。

一行人,一条船,漂在水泊之中、猫在小岛,不如横绝四海,为阿里巴巴的未来寻找出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