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UserAgent,简称UA,中文名为用户代理,是一种向访问网站提供你所使用的浏览器类型及版本、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内核、等信息的标识。通过这个标识,用户所访问的网站可以显示不同的排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或者进行信息统计。接下来,本文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其发展的趣味史。
最近在看《给产品经理讲技术》,其中有一段简要的提到了浏览器UserAgent的含义和作用。在最后作者暗示UserAgent的变迁是一段充满趣味性的历史,为了满足我的好(吃)奇(瓜)心理,我去深扒了一下。
结果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陈年老瓜。
首先,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各大浏览器的出生日期:
大家先对这些浏览器的出生时间有一个概念,然后大家把板凳和西瓜拿好,让我们开始吧~
一、第一个浏览器:Nexus
年,超级大神伯纳斯·李教授发明了万维网(WorldWideWeb,简称3W),然而大神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大家能更方便地访问万维网,大神大手一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浏览器。
李大神寻思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此时,李大神可能是懒虫上身,想也不想,要不就叫WorldWideWeb,跟大儿子(万维网)一个名字吧!
后来大神感觉交流起来不是很方便,经常不知道WorldWideWeb指的是谁,而且这么偷懒的行为有点对不起小儿子,于是把小儿子的名字改成了Nexus。
由于是浏览器的祖师爷,没有竞争对手,Nexus马上就流行了起来。
由于是最早的浏览器,Nexus只支持文字展示,还不支持图片展示,而这恰好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同时也是UserAgent的由来。
二、第一个带图的浏览器:Mosaic
年,伊利诺伊的NCSA组织认为没有图片的网页就像失去颜色的世界!作为一群完美主义者,这完全不能忍!
因此他们发明了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Mosaic(马赛克),能显示图片,但大神们偏偏任性取名叫马赛克!众多吃瓜群众不禁直呼内行!
由于能显示图片的特性,Mosaic迅速流行了起来。但是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此时的霸主是Nexus,它是不能显示图片的,而Mosaic能显示,这就叫html的开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正当html开发者抓耳挠腮的时候,体贴的Mosaic想到了一个办法:这本质上就是一个身份的问题嘛,那我就在给你发请求的时候告诉你们我的身份,和Nexus区分开来不就行了?
这就是UserAgent的由来,它最初的作用只是向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Mosaic的UserAgent为:NCSA_Mosaic/2.0(Windows3.1)
NCSA_Mosaic代表自己是什么浏览器,2.0代表版本号,Windows3.1表示自己可以在什么系统下运行。
这样一来,html开发者该怎么开发还是怎么开发,只是如果UserAgent表明是Mosaic就发送带图片的网页,如果不是,就发送不带图片的网页。
但是,伊利诺伊的大神们到死也不会想到,就这么简单的一个UserAgent,竟然被后辈们玩出了花。
三、Mosaic杀手:Mozilla
看到Mozilla,大家是不是很眼熟?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查看它的UserAgent,都会发现带有Mozilla标记。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不同公司的浏览器,不管是IE、谷歌、Safari等,都带有Mozilla呢?听我慢慢道来。
在Mosaic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头初生怪兽偏偏不服,它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推翻Mosaic的霸主地位!
这头初生怪兽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网景公司,他们发明了一款浏览器,希望能够取代Mosaic!而不愧是初生怪兽,没别的,就是头铁,大神们给他们的浏览器取名为:Mozilla。
什么意思呢?Mozilla由“MosaicKilla”(Killa是俚语中Killer的拼法)变化而来,并且是怪兽Godzilla(哥斯拉)的谐音,即“GodzillaeattheMosaic!”
这就是赤果果的挑衅啊!你看,互联网的源头就充斥着血腥!
Mozilla大声喝问道:Mosaic你这老头子怕不怕!Mosaic瑟瑟发抖(不知道是气的,还是怕的)地看着这头狂妄的小怪兽,勃然大怒(恼羞成怒)到:“给老子滚粗!”
于是网景碍于当时Mosaic的江湖地位,不得已“从心”的把名字改成了NetscapeNavigator(网景航海家)。
但是“小怪兽”口服心不服,仍然偷偷地在自己的UserAgent后面写上了Mozilla/1.0(Win3.1)。
四、流氓来了:IE
小怪兽还是有点本事的,NetScape最先支持html框架显示,就是简单的table布局,内外边距之类,仅仅这点在体验上就远超Mosaic。
所以,最后Mozilla如愿”吃掉了”Mosaic,成为了霸主。
开发者为了区别这两个浏览器,还是用的UserAgent。约定如果是UserAgent里含有“Mozilla”字样,就发送支持框架的页面,否则就发送不含框架的页面。
浏览器作为万维网的入口,从来都是战略必争之地,竞争自然无法避免。微软率先使出了”不要脸“战术”,仗着自己的操作系统地位,开发了一款强行和系统绑定的浏览器。
古语云: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古人诚不欺我!
那么这个浏览器叫什么好呢?
吃瓜群众:Mozillakiller?
微软大神:滚蛋,能不能像我们一样成熟一点?!
务实的微软大神们取名可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直接取名叫IE,即InternetExplore,虽然没有Mozilla这么霸气,但是简单易懂且易记啊。
要想和Mozilla竞争,IE肯定也是支持html框架的,但是开发者们才不管,开发者们只会给UserAgent带有Mozilla的浏览器发送带框架的页面。
但是你以为这点小事就能难倒我大微软,天真!
微软眼咕噜一转,呵呵一笑:切,既然如此,那我易容成Mozilla不就行了?
于是,微软给IE披上了一层怪兽皮,把自己的UserAgent改成了:Mozilla/1.22(